赣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稀土新材料及应用分中心
赣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钨新材料及应用分中心
首页
技术供给
企业需求
金融支持
成果案例
登录
注册
首页
技术供给
企业需求
金融支持
成果案例
返回顶部
钨与稀土行业科技成果大数据
找技术
(258)
找成果
(224)
找需求
(68)
找学术期刊
(0)
找专利
(0)
搜索
筛选
按地域
不限
(224)
赣州高新区
(82)
赣州其他区
(128)
国内
(224)
国外
(0)
按成熟度
不限
(224)
初创成果
(141)
转化落地成果
(46)
中试孵化成果
(37)
按行业
不限
(224)
稀土行业
(87)
钨行业
(13)
其它
(124)
按年份
不限
(224)
2024
(224)
2023
(0)
2022
(0)
最近3年
(224)
最近5年
(224)
类似项目
低成本稀土钒铝中间合金生产技术中试示范线
工业高盐水资源化处理与酸碱再生技术及应用
5G 封装用钨铜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
MEMS 微镜控制方法及应用
超临界水生物质气化生产蒸汽和富氢可燃气项目项目
团队介绍
国际创新研究院氢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供给方
国际创新研究院氢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所在地区
章贡区
所属行业
其它
简介:
项目以郭烈锦院士团队独创科研成果为技术核心,是国内领先的创 新型产业化项目。项目利用了超临界态的水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将生 物质中的碳、氢、氧元素气化转化为 H2(氢气)和 CO2(二氧化碳),从源头 上根除了 SOx(硫氧化物) 、NOx(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物和粉尘颗粒物的 生成和排放。气化产物是超临界水蒸汽混合物,可产氢、发电、供热供 蒸汽或多联产,五位一体协同实现生物质的“ 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多联 产高质价”转化和利用。项目的落地,能够充分发挥我县生物质资源丰富 的优势,抢占能源变革先机,对助推遂川、江西乃至全国的产业转型升 级和新质生产力生成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生物基气凝胶节能环保材料技术(建材)
团队介绍
国际创新研究院氢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供给方
国际创新研究院氢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所在地区
章贡区
所属行业
其它
简介:
围绕绿色低碳建筑节能领域对环境友好、隔热性能优异的生物基气 凝胶的紧迫需求,我校国际创新研究院飞行器热安全防护团队研制了一 种具有环境可降解、力学强度适中、热导率低、阻燃防火、疏水防潮和 耐久性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物基气凝胶保温隔热材料,本项目的顺利 实施将有望推动我国绿色低碳热管理技术的创新发展,并在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战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飞行器气凝胶热防护材料技术(航空)
团队介绍
国际创新研究院氢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供给方
国际创新研究院氢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所在地区
章贡区
所属行业
其它
简介:
新型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由于其亚/超音速(中低热流密度)、大空 域远程机动(长航时)等特点,导致飞行器表面的气动加热环境愈加苛 刻、累积气动加热愈加严重、热力环境急剧恶劣。针对当前国内尚无自 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临近空间超音速飞行器对耐高温、高强韧、高效隔热 及可重复使用气凝胶热防护材料的迫切需求,我校国际创新研究院飞行 器热安全防护团队主要开展微纳结构分子设计、中低气动热流冲刷与防 护、力学强韧性调控机制、高效隔热以及可重复使用性能优化迭代等技 术研究,开发了具备高频次服役能力的超音速飞行器气凝胶热防护材料 体系,可望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探索构建新一代特种热防护 材料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离散方法的高炉无料钟炉顶布料优化技术
团队介绍
国际创新研究院矿冶过程智能化研究中心
供给方
国际创新研究院矿冶过程智能化研究中心
所在地区
章贡区
所属行业
其它
简介:
开发了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高炉布料模型用于精准预测高炉操作条件 及原料条件下的炉顶炉料分布,并将模型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 具体来说,首先针对真实高炉几何条件模拟高炉炉顶布料过程;第二, 利用多种现场实验手段测量得到的高炉现场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第 三,研究高炉布料颗粒行为,包括颗粒轨迹、炉料矿焦比径向分布、矿 焦颗粒偏析情况、矿石焦炭颗粒尺寸径向分布、矿石和焦炭界面混合层 颗粒结构等;第四,建立平稳实施新装料制度的技术路线,将模型研究 成果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
废旧锂离子电池短流程回收有价金属生产技术
团队介绍
国际创新研究院
供给方
国际创新研究院
所在地区
章贡区
所属行业
其它
简介:
动力电池材料回收是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 大量动力电池报废即将进入快速上升期,回收工作迫在眉睫。
铜渣与铬铁矿协同冶炼制备不锈钢关键技术
团队介绍
国际创新研究院赵宝军
供给方
国际创新研究院
所在地区
章贡区
所属行业
其它
简介:
随着新能源电池对镍的需求越来越大,镍的供应日渐紧张,且红土 镍矿冶炼镍铁能耗较高,导致传统 300 系不锈钢较高生产成本和碳排放。 含铜低镍不锈钢因其成本只有 300 系的一半,在很多领域可替代传统不 锈钢而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原料铬、铜、铁均是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的 战略矿产资源。铜冶炼过程产生的大量含铜、铁的铜渣没有得到有效利 用。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团队介绍
吴剑青; 谢扬; 杨书新; 黄伟东; 王碧; 曾博文
供给方
江西理工大学
所在地区
章贡区
所属行业
其它
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包括:对待检测的产品图像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待检测产品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获取产品图像特征图;
可吸收消化道支架
团队介绍
国际创新研究院
供给方
国际创新研究院
所在地区
章贡区
所属行业
其它
简介:
消化道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消化道手术,用量大,但目前 消化道支架采用的材料多为合金,手术后将留存在体内或二次手术取出。 本成果“可吸收消化道支架 ”,包括肠道吻合器和贲门支架,采用的是 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流动性可降解高分子粉末和激光 3D 打印系统制备的 具有可吸收功能的新型消化道支架,能在组织完成修复后自行降解吸收, 避免长期存在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同时,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带来的 痛苦和压力,特别是能克服传统合金消化道支架不降解带来的缝合部位 组织增生形成疤痕组织并造成术后腔道狭窄等问题。产品具有创新性, 临床推广便利,市场前景巨大。
再生椎间融合器+可吸收植骨床
团队介绍
国际创新研究院杨明立团队
供给方
国际创新研究院
所在地区
章贡区
所属行业
其它
简介:
椎间融合器和植骨床是椎间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中关键医疗器 械,其中椎间融合器主要用于颈椎、腰椎的椎间融合,恢复椎间高度和 维持脊柱生理曲度 ,而植骨床用于固定,为椎间恢复提供空间和时间, 保护暴露的脊神经,防止对神经根卡压。 目前融合器和植骨床采用的材 料多为合金(如钛合金、不锈钢以及钽合金等),虽然这类材料具有良 好的生物相容性,但长期留存在体内会释放金属离子损伤神经。本成果" 再生椎间融合器+可吸收植骨床" ,材料选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生物陶瓷 复合球性粉体,并通过自主研制的激光 3D 打印系统制备。再生椎间融 合器与可吸收植骨床能在组织完成修复后自行降解吸收,避免长期存在 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更为关键的是,再生椎间融合器同具有良好的力 学强度和优异的生物活性,能够有效促进新生骨组织黏附与生长。产品 具有创新性,并得到多家领航企业测试表明完全符合静态与动态性能要 求。
共 124 条
1
2
3
4
...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