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介绍】
在离子型稀土矿长期的开采过程中,矿区土壤结构与生态机能遭受 严重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恢复难度极大,采 用客土法、桉树法等原有技术进行生态修复时通常存在修复成本较高、 修复效果不佳以及持续性差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确定了制 约生态修复的四大关键障碍因子,针对性地研发了“菌糠肥-特性污泥生 物炭”土壤改良剂,构建了土壤改良结合“乔-灌-草-藤”生态修复新模式, 形成了行之有效且可复制、可推广的“ 废弃离子型稀土矿区生态修复技 术” ,率先实现了离子型稀土矿区高质量、持久性和低成本生态修复。
【技术指标】
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本比原有技术降低 50-70%,提高植被 覆盖率 60%以上(仅 2 年),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28.5-30.3%)、全 氮(45.2-50.6%)、有效磷(11.2-14.9%)、速效钾含量(8.7-11.4%), 降低土壤容重( 12.4-20.2% ) ,增加生物多样性(辛普森指数提升 2.7-10.3%),提升修复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生态修复成本,有效解决 了废弃离子型稀土矿区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的植物成活率低、植物后 期退等难题。
【技术成熟度】
目前,该技术已完成规模化推广,技术成熟度高,运用该技术已共 修复矿山废弃地 2.75 万余亩,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应用情况】
该技术展现了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 已推广应用于定南茶坑和坳背 塘、信丰学堂嘴和寻乌石排等多个离子型稀土矿区以及石灰岩矿、采石 场、钨矿山等不同类型的矿区,完成生态修复面积约 2.75 万余亩,减少 矿区水土流失 50%以上。